還沒結婚的被催婚、結婚的被催生、生過了催生二胎,鄉土劇情似的,說真的我覺得實在沒必要,生一個有一個的好啊!當然我也承認曾經被“手足是父母能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或是:孩子就是獵人的箭,孩子多的獵人箭袋總是富足“等等的言論動搖過,不過除開很現實的資源集中的問題(對就是錢),我覺得獨生子女的好處是他們可以很自然地做自己不是嗎?

回想起小時候我們常常為了討大人的歡心、讓大人喜愛,說了不少小謊吧?印象深刻的就是有一次在大賣場爸爸問我要不要買玩具,我說不要,家裡有很多了。

這個故事讓我爸爸在親戚面前說嘴了好幾年,直誇我好乖。一直到我國中叛逆期他都還會拿來說:你小時候多乖啊~問你要不要買玩具,你會說不要,因為家裡還有。

而我其實是很想要玩具的。

但是年幼的我朦朧的知道如果違反自我意志說不買的話可以得到大人更多的誇讚,事實也的確如此,於是接下來的日子漸漸我越來越懂得隱藏自己內心想法,成了一直以來大人眼中乖巧的好孩子,也因此叛逆期的我對父母而言來的又兇又急。雖然說父母當然不會因為這種小事(買不買玩具)影響對子女的愛,但是幼小的孩子哪裡懂得這些呢?尚未成熟的感官急切地想抓住更多爸媽的愛與關注,路走的崎嶇偏頗了些又怎能怪他?而到頭來難道不是一場兩敗俱傷?

一個、兩個或是更多個,我覺得要看每個家庭的教育理念而定,像我表姐家兄弟姐妹感情很好,現在各自嫁娶也都卯起來生得很快樂,就是想讓孩子們組個隊一起玩(真的)那是人家的教育理念,而他們也真的過得很快樂!但我不會想跟他們一樣,不是不好而是我知道我做不來,我無法提供那樣的環境給孩子,不是金錢的問題,而是我天生就不是愛熱鬧的媽媽,隊友也是個孤僻的爸爸,兩個阿宅要怎麼給孩子那樣眾人好的氛圍?

少子化的環境下大家汲汲營營在思考”如何給孩子最好的“於是到底要生養幾個孩子成了炙燒的話題,卻忘了回歸到我們自己,為人父母需要不斷學習,這樣的學習就像高中選類組一樣,沒有最好,只有適不適合自己,因為愛著孩子所以只想著孩子,典型的東方國家普遍思維,但是唯有父母先把自己想好了,才有可能帶領孩子啊!為了眾人說的孩子多一點比較不無聊、孩子多一點比較能學習分享、不孤僻云云,所以為了孩子好而生,創造出一個爸媽自己都覺得彆扭、無所適從的大團體環境?那你如何能讓孩子有所依?也許你會說就是因為自己很孤僻,所以想多生幾個,希望將來孩子不要像我一樣不懂人際相處。我必須說,孩子小的時候就像一面鏡子,你無法期待他自己長成你期待的樣子而沒有給他榜樣(例如爸媽很自在的跟兄弟姐妹相處的畫面)學習,如果你本身看到自己哥哥或姊姊也不知道要講什麼?那你的孩子面對他的兄弟姐妹也會如此的!與其抱著不切實際的期待或是背負眾人的說法,請眾位父母們回歸自己的本心吧!

生幾個孩子應該檢視的是為人父母的內心,你準備好給孩子怎樣的環境?希望孩子成為怎麼樣的人?家庭理念是什麼?

應該思考的是這些,而不是生幾個孩子,想清楚了答案就瞭然於心,不需要世俗來評斷何謂好與不好。

而世俗的那些,也應該尊重別人的決定,把催生別人家的孩子當作打招呼的發語詞也甚是不妥啊~~

arrow
arrow

    Miss mi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